定义与原理:
灌注桩:是一种通过钻孔、挖孔等方式在地下形成桩孔,并在孔中浇筑混凝土(或先在孔中吊放钢筋笼)而成的桩。其施工过程包括钻孔、清孔、下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等步骤。
沉管灌注桩:属于灌注桩的一种,它是采用与桩的设计尺寸相适应的钢管(即套管),在端部套上桩尖后沉入土中,然后在套管内吊放钢筋骨架,接着边浇筑混凝土边振动或锤击拔管,利用拔管时的振动捣实混凝土而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。
成桩工艺:
沉管灌注桩:采用偏心锤将钢管推到地基上,将钢笼放进钢管后,将混凝土灌注到桩中。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地基和局部强风化岩层,桩长和桩径受限制,一般桩长仅20米以上,桩径600mm。
灌注桩(特别是钻孔灌注桩):在正(反向)循环钻机中在岩土地基上钻孔形成桩孔,在将钢笼放入桩孔后,将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中。这种方法适用于岩石地基,桩长可达100m以上,桩径可达3000mm。
桩芯凿井法
在桩芯凿出一个深孔,放入钢筋笼,再浇筑桩体。
操作较难,需要在降水的同时,用风镐在断桩中心凿一个直径为80cm的井,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。
此方法进展缓慢,如遇到桩水处理不好,会增加施工难度。
补送结合法
当打入桩的连接点脱开时,可采用此方法。
先打断桩,让其下沉,再顶紧接头即可。
这种方法可以弥补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,同时能承受荷载。
纠偏法
如果桩体倾斜但未破碎,可采用部分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的方法处理。
扩大承台法
适用于原承台平面尺寸不能满足结构要求或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情况。
可以通过扩大承台面积,提高基础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。
您好,欢迎莅临铁之威,欢迎咨询...